南平市城市切换
南平市九顺资质官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400-157-8566
行业资讯

国新办举行“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

作者:秀主编 日期:2021-09-02 人气:54962

8月3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副部长倪虹、副部长黄艳围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如下: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先生和副部长倪虹先生,副部长黄艳女士出席发布会,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下面,先请王部长作介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我们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我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城市数量达687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1万平方公里。2019年,我国城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均接近90%。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增强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宜居性、包容度,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第三,乡村面貌发生巨变,历史性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以来,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同步支持1075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体改造危房;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我们立足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整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查找和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广大农民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从建筑大国迈向建筑强国。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为全社会提供了超过5000万个就业岗位。工程设计建造水平显著提高,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我们坚持深化建筑业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建造”展现了我国强大综合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新阶段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住房矛盾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人民群众对住房质量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市建设的品质和安全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时代新阶段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还不充分,农房和村镇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现代化生活需要,等等。

踏上新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完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将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下面,我们很高兴回答各位媒体朋友们的提问。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王部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王部长,刚才您谈到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就这方面您能不能有一些具体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王蒙徽:

感谢您的提问。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完善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这三类是不同的,首先是公租房,公租房主要是为了解决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目前,城镇户籍的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经做到了应保尽保,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还是要解决人口净流入的重点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特别是这些城市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我们现在正在抓紧推进。共有产权住房是由城市政府因地制宜,主要是帮助有一定经济实力,买不起房子的居民能够尽快改善居住条件。

第二,我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税、金融、土地配套政策。二是关于准入、使用、退出、运营管理机制。

第三,建成了规模巨大的保障性住房。从1994年国务院决定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到2007年,全国共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多万套。2008年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7800多万套,有2200多万困难群众取得了住房补贴,也就是说,帮助了2亿多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自2018年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请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

谢谢您的提问。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作出了这样一个决策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着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是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根本遵循。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地扎紧房地产市场调控制度的笼子,特别是扎紧防止“炒”的方面,切实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第二,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督促城市政府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三,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的联动新机制,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同时,建立了监测预警和评价考核新机制,常态化开展月度监测、季度评价、年度考核,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决策部署是精准的、有效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党中央和国务院都部署大力推进这项工作。请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

谢谢。就像记者同志说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其实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此后,又多次强调了要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尤其是要加快补齐老旧小区在社区服务、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短板。李克强总理连续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作出了部署,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加以全面推进。

我部会同有关部门,从2017年开始就试点探索,总结推广地方实践经验,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强督促指导,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明确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以及政策机制。

第二,加大补助支持。中央安排补助资金,支持各地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从2019年以来,中央财政一共下达了补助资金超过2450亿元。

第三,强化督促指导。逐年确定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各地加强统筹,细化措施,落实政策,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同时,今年我们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重点,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第四,推广典型经验。刚才讲到,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还是一项重要的基层治理工程。因为社区治理能力水平是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所以我们总结先行地区在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加装电梯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整体提高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水平。

给大家报个数,“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各部门、各地共同的努力下,目前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9年-2020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是5.9万个,惠及1088万户居民。今年,计划新开工改造的老旧小区是5.3万个,涉及居民900多万户,截至7月底,已开工建设4.22万个小区,涉及764万户,占整个年度目标的78.2%。从实际效果看,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了水电路气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增加了养老、托育、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消除了大量的安全隐患,改善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下一阶段,我们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推动有条件的楼宇加装电梯、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谢谢。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在今年8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大拆大建,坚持留改拆并举,因此也被称之为“限拆令”。征求意见稿对新时代的城市更新提出了哪些标准和要求?谢谢。

黄艳: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知道,经过高速的城镇化发展,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0%,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步入到城镇化的中后期了。城市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出了重要部署,这也是在新发展阶段对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新的重大工作部署,对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我们理解,要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我们认为,城市更新的内涵应该是要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以及品质提升,而且它还是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现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已经纳入到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各地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城市更新政策、机制,谋划了不少推动城市更新落地的项目。但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有悖初衷的苗头,比如开始计划大规模拆除旧城旧区,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大规模砍老树现象。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防止各地重走城市粗放开发建设老路,我部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这个文件近期在媒体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得到了各方面认可和支持。这个《通知》今天已经由我部正式印发实施。

内容大概是这样,也回答一下刚才记者同志提到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要划出城市更新重要底线。一是要控制大规模拆除。我们觉得在老城区里面,除了违法建筑还有经过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的,不能够大规模、成片、集中地拆除现有建筑,这是对拆除的要求。二是控制大规模增建。老城区本来就密度高、强度大,要防止加剧城市交通、市政安全等环境承载压力。三是尊重居民意愿。不大规模异地拆迁,我们支持就地就近安置,鼓励房屋所有者、使用人都来参与城市更新,主要是用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家园的模式来推动城市更新。四是控制住房租金涨幅。有些地方大拆大建后,给群众租房带来困难,所以要降低市民尤其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租房子的成本。

第二,要保留城市记忆。尽量保留、改造、利用既有的建筑,不随意移迁拆除已经认定的历史建筑、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鼓励采用“绣花功夫”来织补、修补、更新,保持老城区的格局和肌理,坚持低影响的更新建设模式,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

第三,稳妥推进城市更新。主要是要加强统筹谋划,坚持城市体检评估先行,不增加地方隐性债务,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我们主要是想推动由过去的单一“开发方式”转向“经营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更新,尤其是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更注重补短板、惠民生的里子工程,统筹地上地下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安全和韧性,尤其在社区层面,还是要注重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建设完整的居住社区。

城市更新的工作刚刚起步,仍在探索过程中。下一步,我们将推进城市更新试点,探索城市更新的方法路径,推出一批示范项目,积极、妥善、有序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谢谢。

中国财经报记者:

“两不愁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请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如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谢谢。

倪虹:

谢谢你的提问。“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这是衡量和评价脱贫攻坚任务的一个标志性工程,也是一项决定性的指标任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刚才王部长讲了,我们顺利完成了234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任务。怎么做的有四个环节:

第一,要精准识别。首先针对量大面广,怎么来识别是危房,我们定了一个简易又可行的ABCD的判定方法。A是安全的,B是基本安全的,C是局部危险的,D是整体危险的,判定为C和D的需要作为危房来改造的。

第二,要落实责任。把房子找出来了怎么办?落实责任,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逐村逐户建立危房改造的台账,统筹好项目、资金和人力。以农户自建为主,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对于有困难的,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加强改造资金管理,做到改造一户,销号一户,确保改造目标实现。

第三,抓质量保安全。编制了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对于施工及管理人员开展了培训,组织力量对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了对口技术援助和帮扶。

第四,全面开展核验。组织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核验,对全国2340多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逐户进行核验,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房子也是有生命的,去年出现了水灾、地震等灾害,发现了问题我们就马上整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实践证明,今年有两次地震,一个是云南的漾濞地震和青海的玛多地震,经过改造的农村危房有受损,但是没有出现因房屋损坏致人死亡的现象,这足以证明住房安全保障在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部将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扎扎实实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的工作持续推进,逐步建立起农村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人口和家庭住房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群众住房安全和品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新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住房困难是一个普遍问题。请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相应的考虑?谢谢。

倪虹:

国务院6月24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7月7日,我也在这个会场参加过关于这个文件的吹风会。关于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它是一个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而凸显的问题。由于新市民和青年人工作年限比较短,收入相对比较少,购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较弱。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然而租金付得起的房子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成为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新市民、年轻人住房困难问题,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重视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努力做到住有所居、职住平衡。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供给。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有关部门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时我们针对人口流入比较多的大城市,也开展了发展共有产权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经过总结,形成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意见的材料。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这个《意见》。这个《意见》坚持问题导向,主要是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在制度设计上突出了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市场化,重点是五项基础制度和六个方面的支持政策。

五项制度:一是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特点,明确保障标准,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就是小户型、低租金。准入条件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设定。二是坚持供需匹配。三是明确地方责任。四是赋予城市人民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等来建设,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房源。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六项政策,网上有很多评价,大家都认为力度大、措施实、含金量高。一是完善了土地政策。刚才我讲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土地、企业用地。二是简化了审批流程。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可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审查建设方案,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由相关部门办理立项、用地、规划、施工、消防等手续。三是中央将对符合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任务给予一定的补助。四是降低有关税费。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出台了公告,将于10月1日开始实施。五是对于改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执行民用水电气的价格。六是加强金融支持。

一个城市,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有未来;对于国家来讲,青年人有了希望,国家才有未来。所以,解决青年人、新市民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想,城市政府应该有这个内生动力,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下决心、下力气解决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政策落实,真正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让新市民和青年人人能早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近期,部分城市发生严重内涝,请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有什么措施?谢谢。

黄艳:

谢谢你的问题。城市的排水防涝安全是我们城市安全运行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和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加强城市排水能力建设,重视建设海绵城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了“十四五”期间城市内涝治理工作。

在这里想和大家讲讲城市内涝,城市内涝治理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这个系统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流域区域洪涝统筹体系。城市排水安全和城市周边的大江大河、区域河流水系的行洪、泄洪以及区域滞洪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必须做好防洪和排涝的衔接。遇到暴雨,甚至是极端天气,一旦发生洪水入城或者河道水位上涨顶托,城市雨水就排不出去。汛期城市发生的大面积积水或者是内涝,往往是这种情况,没有形成洪涝统筹体系。

第二,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竖向设计,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要合理地确定地块高程,科学确定排水分区。另一方面,还要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包括排水管网、泵站、排水通道、河湖水系等。目前这套体系的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欠账较多,实事求是地讲,需要久久为功。各地现在普遍编制了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规划或系统性方案,正在持续推进落实。

第三,应急管理体系。针对超标降雨,要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洪涝“联排联调”,加强监测预警和预警的响应,以及信息共享,统筹城区水系、排水管网和城外大江大河、水库的调度,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前段时间刚刚发生的郑州极端天气,降雨量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应对这样的天气必须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及时采取停工停运、转移避险等应急措施。

这三个体系必须要同时发力,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抓好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的落实,指导地方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建立健全流域区域洪涝统筹机制,同时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制定了目标,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在超标降雨的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的功能不能丧失,到2035年,总体要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城市内涝现象。

额外再提一句,大家也都关心海绵城市的建设。其实,海绵城市是绿色生态原则下的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国外有的叫它“水弹性城市”,也有叫它“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简单地说就是让城市有更多空间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也就是让这个城市硬化的地面不能比例过大。遇到极端天气降雨,我们还是依赖排水系统和应急措施,这几年下来,我们一共有30个海绵城市试点,试点区域效果非常好,能够应对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目标和效果。谢谢大家。

中国新闻社记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2018年开始推动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今年扩大了城市体检样板城市的范围。请问,下一步在城市体检工作方面还有哪些部署和考虑?谢谢。

黄艳:

谢谢您的问题,这是最近部里推动的一项改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的突出问题,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一说“城市病”,大家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也会生病。和人的体检一样,不能光凭感觉说有什么病,城市要通过科学的体检来发现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治病。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指导地方推进城市体检工作,经过3年实践探索,基本上建立了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方法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第一,城市自体检。自体检要求城市政府自己去找“城市病”到底在哪里。第二,第三方体检。第三方机构通过大数据,科学、客观地评断这个城市的“城市病”发生在哪里。第三,要了解老百姓的反映,我们叫社会满意度调查。

通过这三个方面,一共形成了8个方面60多项体检指标,建立了查找问题,到发现问题,再到整治提升这种闭环式的工作机制。目前,城市体检得到了各地普遍肯定和应用,已经有59个重点城市在开展这项工作,效果非常明显。初步改变了过去规划、建设、管理脱节的状况。在59个城市里面举个例子,比如,成都在城市体检中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用成都话来讲就是“生活的小巷子、出行的车轮子、居住的新房子”,当然新房子不是新建的房子,是改善过的房子。在我们给出的这8个方面65个指标上,他们又增加了很多自己关心的指标,用这个方法相结合,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他们形成了提高公共服务、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三项工程,同时细化为30项城市治理任务,纳入他们“十四五”规划和每年的工程或者治理计划。在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都有所体现,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可以检验的成果,怎么才叫治好这个病了?他们有专门的检验标准。实施靶向治疗,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持续跟踪问题的整治成效,可以看出,成都市现在建立了“查症状、找病因、开处方、管长效”的工作机制。当然,还不止成都,很多城市的方法也特别行之有效。

实践证明,城市体检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够摸清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聆听市民的心声,针对查找出来的“城市病”和城市短板,开出处方,制定药方,统筹城市各类建设资源。过去投资、做什么建设项目基本是碎片的、分散的,通过这个工作给它统筹起来,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回应了群众的期盼。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推动更多的城市用好城市体检这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补齐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短板。二是逐步将城市体检工作制度化,作为国家对地方的统一要求,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来加强城市工作的监测预警和跟踪整治,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三是通过城市体检结果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共性问题,进一步总结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

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居民也普遍感到生活更方便、更舒适。请问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就?谢谢。

王蒙徽:

谢谢。刚才我在开场已经说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我们一直用两个词,一个是翻天覆地,一个是日新月异。大家知道,改革开放初期时,深圳是一个小渔村,就几十户人家,现在是人口超过2千万的超特大城市,1900多平方公里。深圳只是我们国家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当然它也更能反映我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成就。我相信有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会感觉到,如果你五年不到这个城市里去,你都会不认识这个城市。我不知道在座的记者朋友有没有重庆人,重庆原来是山城,大家现在回家去看看,现在的楼房建的可能比山还多。我国改革开放这40多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3.89%。

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城市道路长度是49.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里程7597.9公里,这个通车里程位居全球前列。

二是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我们的供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了99%和97.9%,这实际上已经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三是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一共是239.8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高,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也已经超过了97%,覆盖近1亿户居民。同时,地级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基本消除。

四是历史文化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我国共公布了13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已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70片,确定历史建筑是42700处,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

刚才我说了,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发展阶段,我们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也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从过去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到现在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所以,我们将认真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战略部署,加快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当然,我国在短时间内走过了一些国家用了几百年时间走过的城镇化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这么高的发展速度,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特别是“里子工程”需要我们加强。比如,大家反映的一些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建设问题,城市内涝问题,建设标准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阶段,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来解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谢谢。

陈文俊:

最后一个问题。

南方都市报记者: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事关整个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明确提到,要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整个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明显好转。请问具体有哪些举措?谢谢。

倪虹:

谢谢您的提问。要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就要规范好房地产市场秩序。我相信媒体朋友都会听到,开发的偷工减料、买卖的虚假广告、租赁的克扣租金、物业收费不透明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反映的房地产市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6个部门开展了一次房地产租赁中介机构乱象的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我们也发现,受利益驱使,个别房地产市场主体还是铤而走险,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7月13日,我们会同8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制度不断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这是我们的共同目的。

总体要求就是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加强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环境,改进政务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确保整治工作能取得实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四项原则:一是坚持聚焦问题,重点整治。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抓四个领域,就是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房屋租赁、物业服务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作为这次整治的重点。二是坚持群众参与,开门整治。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定期公布整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三是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加强协同配合,整合资源利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提高房地产市场秩序综合整治能力。四是坚持标本兼治,长效整治。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信息化等手段,既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又注重完善体制和机制,从源头上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目前各地已开始行动。前一阶段,海南省开始了行动,检查了711个房地产项目,其中有开发企业552家,中介752家,目前对于有违规行为的,责令企业、中介机构整改的有205家,约谈了222家,停业整顿的59家,通报的40家。广东最近也开展了行动,通报了75家,其中24家是开发企业,30家是中介企业,21家是物业企业。深圳市对“深房理”案件一查到底,对违规违法的嫌疑人也依法作出了刑事拘留处理。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落实好《通知》要求,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住房问题一方面要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让我们共同努力,特别是请媒体朋友多支持、多理解,我们共同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谢谢。

陈文俊:

谢谢王部长和两位副部长,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


0
0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