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市切换
阳泉市九顺资质官网
7*24小时服务热线:
400-157-8566
行业资讯

何丹:以匠心坚守始终 用实干再创佳绩

作者:赵主编 日期:2023-04-03 人气:29122

何丹:以匠心坚守始终 用实干再创佳绩

“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用心建设,服务群众。”奋战在住房和城乡建设战线19年,重庆市城镇排水事务中心总工办主任何丹始终坚持这一理想信念。19年来,何丹累积牵头组织编制30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16项标准设计和8部技术专著;8项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荣获“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可以说,一路秉承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何丹,生动诠释了重庆住建人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一、有序衔接,推进新国标及时落地

  上有部署,下有行动,方显技术人才的职责担当。2019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由于此“标准”在体例和技术指标上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尽快修订地方标准并推动新标准实施,成了摆在何丹面前最紧迫的工作。因为一旦迟了,一大批新建建筑项目将无法满足新国标的要求,不仅无法落实国家提档升级建筑领域绿色发展要求的工作部署,也不能及时回应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住房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现实需求。

  面对艰巨任务,何丹没有丝毫迟疑与退缩,第一时间选择了迎难而上。她一方面牵头梳理现行地方标准与新国标的差异,盘清存量绿色建筑项目底数,并按照“尊重历史、分类提标”的原则,向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了地方标准修订期间新老项目分类执行新国标的工作建议,最终被采纳并发布。这一建议的发布,使约2000万m2建筑衔接执行新老标准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维护了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另一方面,何丹紧紧抓住“让人民安居”这一基本点,切实把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多层次需求,转化为可量化、可感知、可考核的技术指标。由她牵头组织技术支撑单位,同步推进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规程》《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4部绿色建筑地方标准的修订,更好地让技术标准服务于群众生活。

  修订标准的同时,何丹与同事们还对应完善了技术细则、技术规定、审查要点及设计分析软件等10项配套技术措施,从门窗、墙体、楼板等方面强化了老百姓最关心的建筑隔声、采光、通风性能,用1年时间重新构建起以“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为特征的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为发展高品质绿色建筑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担当在行,把城市排水安全扛在肩上

  “晚上10点,巡查完毕,无险情无隐患。”2021年9月的一个晚上,何丹在自己的巡查记录簿上这样写着。当年8月,她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调到重庆市城镇排水事务中心工作,从那时起,保障城市排水安全就成了她的工作内容之一。

  工作岗位虽然发生变化,但何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终坚守着。汛期前,她总会和同事们一起巡查城市排水泵站设备、易涝风险点和排水管网,确保物资早储备、隐患早排除。

  汛期中,每次接到暴雨预警信息,何丹都会在第一时间向各区县发布工作提醒,做好排水防涝的精准调度。2022年6月24日,重庆市气象局发布中心城区强降雨预警,接到预警后,何丹第一时间带队赶往中心城区多个立交桥、下穿道等易涝风险点,实地巡查排查,尽力消除隐患。26日晚至27日,重庆中心城区遭遇强降雨。看着雨水的不断降落,何丹心急如焚,连续两天,她吃住在单位,通过应急指挥平台进行实时调度。

  大雨过后,其他人也许可以稍微喘口气休息一下,何丹却在进行工作复盘,总结得失与不足。何丹常说,对于排水人来说,雷声就是号角,雨点就是命令,容不得丝毫懈怠。

  三、迎难而上,以工匠精神推动科技创新

  “痛点倒逼创新,痛点也成就创新。”坚守一线多年,何丹对行业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要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就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然而,面对排水工作历史欠账多、设施缺口大的现状,如何弯道突围成为摆在何丹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困难,何丹再次发挥“工匠”的精益求精精神,以“二次创业”的精气神,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政策机制研究和技术创新,逐一解决排水领域的重点、难点、痛点和卡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年多的奋战,何丹与团队成员成功申报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1项、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专项项目1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2项、建设科技计划项目2项,为全市排水领域增添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动力。

  何丹与团队完成了市级建设项目排水管线迁改工作机制研究,探索出解决排水管线迁改梗阻的创新机制;启动以溢流控制为导向的集散结合污水处理模式研究,围绕排污权、用水权、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安全,重点攻坚流域性污水治理难题;围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构建一套具有原创性和工程实践意义的关键技术体系……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全过程跟踪指导区县整改项目实施,按期调度完成34个项目,得到国家长江办调研评估组的高度肯定。

  四、筑牢防线,为疫情防控贡献专业技术力量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整个城市突然静了下来。但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何丹反而更加忙碌了,因为她要抓紧编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中隔离场所(宾馆类)应急改造暂行技术导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公共建筑运行管理技术指南》,以便为疫情相关应急设施建设和公共建筑运维提供技术支撑。

  疫情快速蔓延,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断受到威胁,何丹心急如焚,她会同50名行业技术人才不分昼夜,仅用时1周,便从宾馆选择、建筑改造、设备系统改造、临时避难间设置等6个方面,对集中隔离场所的改造提出了技术要求,并明确了公共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运行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及时推动2个技术文件的发布,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2022年11月重庆突发疫情期间,何丹挺身而出,化身基层政策宣讲员、核酸采集信息员和物资转运员,深入社区一线进行秩序维护、信息登记、物资配送等工作。

  支援基层一线的同时,何丹没忘记本职工作,作为保障城市水处理安全的技术员,她带领团队与设计单位、行业专家展开技术研讨,充分听取排水企业的建议,攻坚解决雨后消杀、污水溢流管控等12类技术难题,确保污水处理规范、运行安全、排放达标。

  “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简单的一句话,显出何丹的初心与格局。她常说,自己的个人成长与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紧密相连,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大舞台锻炼了自己,是国家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的战略成就了自己。

  回望来时的路,何丹以“工匠精神”严以律己、精益求精,不断在重庆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辛勤耕耘,贡献力量;展望未来,何丹会继续用工匠精神擦亮奋斗者的底色,接续奋斗新时代的“赶考”路。(供稿/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摘自《城乡建设》2023年第5期


0
0
付款方式
×